摘要

1984年杭州会议之后,上海先锋批评群体的文学观和批评观出现了转向,借助结构主义的理论资源,他们建构起了以叙事、语言、想象和个人性为核心的文学性,打破了以题材、主题、内容作为文学性评判标准的固有认知。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路径以“人本体”和“文本体”作为形式主义文学语言学建构的支柱,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双向透视,揭示先锋小说的文学性内涵;另一种路径以形式分析阐析先锋小说,但形式至上的观念也造成了他们对内容和故事的忽视;对想象与虚构的极端推崇,又阻断了文本与现实的关联。先锋批评对文学性的重构,虽拓展了文学性的边界和内涵,但也显示其以形式建构文学性的限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