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桃清洗、去皮、榨汁和罐头加工过程中噻唑锌、噻菌铜和噻森铜的残留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室内模拟桃加工方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 spectrometry, HPLC-MS/MS)检测噻唑锌、噻菌铜和噻森铜在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 清洗和去皮对降低桃中噻唑锌、噻菌铜和噻森铜的残留效果显著,清洗对3种农药的去除率分别为62%、60%和83%,去皮对3种农药的去除率分别为80%、64%和91%。榨汁后, 3种农药在果汁中的转移率分别为17%、18%和24%,在果渣中的转移率分别为63%、58%和54%。罐头加工过程中,KMnO4消毒和去皮对3种农药残留去除率较高,分别为58%~65%和30%~75%;漂烫和加入糖水对3种农药的去除率较低,分别为5%~13%和8%~19%。桃果汁和罐头加工后3种农药的加工因子小于1,桃果渣加工后3种农药的加工因子大于1。结论 清洗和去皮可大量减少桃中噻唑锌、噻菌铜和噻森铜残留,桃果汁和罐头加工使3种农药残留水平降低,果渣加工使3种农药残留水平升高。此研究可为桃饮品和桃罐头的膳食风险评估及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消减提供数据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