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究鸭疫里默氏杆菌(RA)不同感染途径对肉鸭的致病性,试验首先从临床疑似RA感染的发病及死淘肉鸭的脑、心脏和肝脏组织中分离细菌;然后通过形态特征观察、镜检和生化特性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PCR鉴定和玻片凝集试验进一步确定分离菌株的菌种和血清型;最后进行致病性试验,将100只2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分为5组[饮水组(模拟饮水感染)、肌肉注射组(模拟皮肤伤口感染)、喷雾组(模拟呼吸道感染)、接触组(模拟接触感染)及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饲养于5个不同的生物安全型隔离器中,饮水组经口腔灌服菌液(1×107 cfu/只),肌肉注射组腿部肌肉注射菌液(1×107 cfu/只),喷雾组通过喷洒菌液的方式感染肉鸭(1×107 cfu/只),接触组通过接触的方式感染肉鸭(选取10只肉鸭腿部肌肉注射菌液1×107 cfu/只,不计入结果;另外10只不做处理,计入结果),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10 d后统计各组的存活率和发病率,并对各组肉鸭进行病理剖检,观察病理特征。结果表明:经鉴定分离到1株6型RA。在致病性试验中,各组存活率的排序从低到高依次为肌肉注射组(20%)、饮水组(55%)、接触组(70%)、喷雾组(80%)和对照组(100%);饮水组、肌肉注射组、喷雾组和接触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注射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饮水组、喷雾组和接触组(P<0.05),而接触组、饮水组和喷雾组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发病率的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肌肉注射组(100%)、饮水组(95%)、喷雾组(85%)、接触组(60%)和对照组(0);饮水组、肌肉注射组、喷雾组和接触组肉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注射组、饮水组、喷雾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喷雾组和接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肉鸭心脏和肝脏正常,其他4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其中饮水组、肌肉注射组和接触组的纤维性渗出物较少,尤其接触组,仅心包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而喷雾组心包和肝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最多,心脏和肝脏部位形成了较厚的渗出性包膜。说明临床分离的6型RA菌株可通过饮水、皮肤伤口、呼吸道、接触四种途径感染肉鸭,其中皮肤伤口感染对肉鸭的致病性最强,引起的死亡率最高;而呼吸道感染肉鸭的病理特征最为明显,可引起严重的心包炎和肝周炎。
-
单位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威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