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从发表于1979年的《瓜地一夜》到1987年的成名作《塔铺》,刘震云的文学创作有一个被长久忽略的漫长的“小说学徒期”((1))。这一“小说学徒期”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生动地体现出作者写作摸索过程中的风格变迁。这里其实涉及青年写作时常面对的一个流行分歧:究竟应该写自我内心还是写外部世界?对于处在创作摸索期的文学青年来说,独特的个人经历和诚挚的自我记忆,往往是写作的首选题材,而在此之后,写作企盼着由自我出发,推己及人,去发现更广阔的外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