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镰形棘豆抗炎与毒性作用的影响,确定“减毒-存效”的炮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通过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评价抗炎活性,通过14天毒性实验,计算小鼠肝、肾脏器指数,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E)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等生化指标,观察小鼠肝、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毒性作用。结果:镰形棘豆生品、醋制品、酒制品和奶制品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0.78、20.13、21.72和24.01 mg/g,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103、0.091、0.090和0.086 mg/g。抗炎实验中,醋酸扭体实验显示,扭体抑制率分别为20.7%、17.8%、25.2%、和31.5%,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6.97%、28.59%、33.59%和34.01%。14天毒性实验显示,镰形棘豆能引起小鼠血清AST、ALT、CRE的显著升高,酒制品和奶制品相较于生品AST、CRE明显降低。结论:镰形棘豆的三种炮制品中,酒制品和奶制品,尤其是奶制品,能够在有效提高抗炎活性成分、保存抗炎药效作用的同时,降低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