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屏障影响路边大气颗粒物分布机理及研究方法的进展

作者:王占永; 陈昕; 胡喜生; 何红弟; 蔡铭; 彭仲仁*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2, 31(05): 1047-1058.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22.05.020

摘要

植物屏障,一方面可以吸附沉降道路大气颗粒物,另一方面其特殊的立体结构却阻碍了颗粒物的扩散,由此导致人们对其在道路空气质量方面的影响莫衷一是。该文通过文献调研,深入分析树篱、灌木及行道树等植物屏障对路边大气颗粒物污染分布的影响机理及其研究方法,得出以下有实践指导价值的结论:(1)选择对特定环境生存力强、快速且极强滞尘的植物物种,综合考虑植物群落结构、街道形态、栽种空间等确定提高颗粒物沉降效率的绿化参数,并统一参数选择标准或标准化方法,更有利于提出普适的绿化滞尘方案;(2)基于峡谷型和开阔式道路各自流场特征及局部空间格局,同时兼顾污染防控的目标范围,确定改善污染扩散的植物群落配置及结构,才能积极引导大气颗粒物的动力学扩散过程;(3)在植物屏障调控颗粒物分布的效应评估中同时引入吸附沉降和改变扩散两种机制,并考虑微环境气象等单要素主导或多要素耦合的影响,才能使道路绿化降污策略更具实践性;(4)通过精细测算或表征动态交通排放、植物群落配置参数、微气象变量等来改进模拟方法,并发展灵活可靠且适合道路环境的立体观测技术,才能从研究方法上对植物屏障影响道路颗粒物动态过程的认识更趋真实。未来研究也亟需关注路旁植物屏障对周边大气颗粒物污染程度的响应机制,量化植物群落及与其他人工屏障的组合结构对改善周边环境污染的作用,以及考虑基于时间和空间的人群暴露评估来优化绿化配置策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