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中国少女电影频繁使用"双女主"设定,并以"少女之死"作结,这种叙事策略是极具症候性的。本文以《少女哪吒》、《左耳》、《七月与安生》三部电影为例,讨论其文化症候及意识形态运作。少女电影的镜像结构是一种关于主体性的精神分析寓言,也是一个可供多元阐释的话语空间。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少女电影中的"影子"制造了诸多双主体场景,这种场景询唤出"理想观众"的观看位置。但是,青春片需要完成观影者主体认同的缝合,因此,叛逆少女最终必须死去。作为叛逆者的原型神话,哪吒被改写为青春期少女,而哪吒之死则指向女性观众的自我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