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358935基因抗水疱口炎病毒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黎光平; 柯见龙; 吕盼盼; 朱茜; 王翠; 王金阳; 申显英; 熊绍权*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0(04): 540-545.
DOI:10.13464/j.scuxbyxb.2019.04.016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本课题组前期克隆的AY358935基因对水疱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构建完整的pcDNA3.1-AY358935质粒及pcDNA3.1空载体分别稳定转染HEK293细胞,并以VSV感染已转染上述基因或空白的HEK293细胞,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001。蚀斑分析法检测以上3组细胞上清液中不同时间点的病毒滴度,感染VSV 24 h后用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各组细胞死亡率;对稳定转染目的基因的细胞提取总RNA,进行全基因组cDNA芯片分析。结果①病毒滴度:感染VSV 12 h后,pcDNA3.1-AY358935组细胞上清病毒滴度较pcDNA3.1组和空白组低。18 h时3组病毒滴度分别为(7.16±2.33)×105 PFU/mL、(6.25±2.05)×106 PFU/mL、(7.75±2.54)×106 PFU/mL,pcDNA3.1-AY358935组细胞上清病毒滴度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接近10倍(P<0.01);②细胞死亡率:病毒感染24 h后,pcDNA3.1-AY358935组、pcDNA3.1组和空白组的细胞死亡率分别为(35.00±6.68)%、(78.33±15.03)%和(83.34±14.98)%,pcDNA3.1-AY358935组的细胞死亡率较其余两组降低(P<0.01);③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与pcDNA3.1空载体组比较,稳定转染pcDNA3.1-AY358935的细胞有30个基因表达上调在3倍以上,其中,干扰素激活基因、干扰素效应基因、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所占比例分别为27%、17%、20%。结论 AY358935基因具有抗VSV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干扰素相关的天然免疫应答。

  • 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