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胸膜及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病(SFT)患者的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44例SFT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和MRI图像资料,观察记录病灶部位、病灶大小、边界等相关信息,总结SFT患者在CT和MRI中的影像学征像。结果收集的18例SFTP病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的最大径1.8~13.4cm,中位值6.5cm,其中有3例患者病灶的最大径>10cm。多数患者病灶部位位于肋胸膜(66.67%),其次是膈面胸膜(22.22%)、纵隔胸膜(5.56%)和叶间裂胸膜(5.56%),CT平扫可见病灶边界均清晰光整,瘤体呈软组织密度影,10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病灶密度不均,CT增强扫描后,密度均匀的病灶仅轻度强化,密度不均病灶强化不均匀,在MRI平扫中,T1WI多呈等、稍低信号,仅2例呈稍高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可见"假包膜征";12例加行MRI增强扫描的患者,其病灶多呈明显均匀强化或"地图状"强化,有5例瘤体内部或周围观察到流空影血管。26例ESFT病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的最大径1.1~14.8cm,中位值6.2cm,其中有5例患者病灶的最大径>10cm。多数患者病灶部位位于颅内(30.77%)、眼眶(26.92%)及腹腔(23.08%),亦有部分病灶位于盆腔或腹腔内,各部位病灶表现不一,肿瘤形态多样,边界清或欠清,CT平扫呈等或不均匀密度,MRI平扫中T1WI多呈等信号,T2WI信号表现多样,主要为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影像学表现与SFTP类似。结论 SFTP和ESFT的影像学表现均与其自身肿瘤的大小、部位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二者CT及MRI表现较为相似,出现不均匀持续性强化或"地图状"改变即流空影血管等特征对鉴别SFT具有重要价值。
-
单位黄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