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画框往往被当作是艺术作品挂墙的支撑物。艺术史界也习惯将画框研究视为文化史研究的补充,缺乏对画框本体论的深入探讨。实际上,画框既是支撑绘画作品的实物,也是一种标识边界的视觉符号,赋予了艺术作品"内"与"外"之间的隐喻关系。正是因为有这种内与外的区分,画框暂时中断了观者的日常生活意识,审美静观才得以发生。更为根本的是,画框可被视为一种"框架过程",即通过设立边界,来限制客体的阐释需要。画框将认同原则与分化原则结合起来,建构出一种遵循伦理原则的内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