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旨在探讨合理的马尾松混交林类型、混交比例及林分结构,为混交林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黎平县德顺乡的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典型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对照)共15块样地进行立地因子和林木因子进行调查。根据获取的调查数据,对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枯落物现存量等9种林分结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利用降维后的主成分因子与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耦合分析按照建立的林分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对混交林林分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层厚度、灌草盖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差异不明显(p>0.05),但样地枯落物现存量、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率、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枯落物厚度差异显著(p<0.05)。建立了林分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的耦合线性模型,其中影响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的指标主要为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指数、树种组成等林分结构指标和枯落物现存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率等涵养水源功能指标,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权重占比最大为14.4%。调查林分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值表现为:马尾松×木荷>马尾松×米槠>马尾松×杉木>纯林。[结论]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优于马松针叶混交林和纯林,密度为750株/hm2,郁闭度0.7混交比例为1∶2或2∶1的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是贵州省黎平县所调查研究区域中水源涵养功能最佳的林分结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