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章太炎在《齐物论释》等著作中建构了具有东方特色的语言哲学。他立足唯识学视域,在识生万法的规律中界定语言性质,用"还灭性"统摄了语言哲学的否定性与肯定性。自否定性而言,太炎在真谛层面排遣语言的实在性,解构依语言而立的形而上学传统,以此涤荡障蔽平等的名相分别;自肯定性而言,太炎基于齐物哲学由唯识学向华严学的思想转进,在俗谛层面将"约定俗成"的语言系统性作为语言秩序的基础。太炎的"小学"与语言哲学密不可分,既为语言排遣提供了学理支持,更为语言秩序提供了现实基础。否定性与肯定性的统合,构成了"卮言"作为"圆遍之言"的实质,体现出太炎语言哲学的整体精神与圆道框架。在现实中,太炎的语言哲学与其思想革命和语文建设密不可分,体现出充分的思想张力。通过与西方语言哲学的对比,可以凸显太炎语言哲学赅遍真俗、圆融名理的思想品质,为探索中国语言哲学的自主道路提供启示。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