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7世纪荷兰风俗画通常被看作现实主义艺术的典范,然而这些逼真的视觉图像往往是被艺术家重构出来的“现实”,并不是自然的真实再现,这种“表象”与“真实”的对立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中并不鲜见。本文从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从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追溯这种“现实主义”风格的来源,揭示了叙事母题在图像制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17世纪荷兰风俗画的阐释提供新的思路,并深化对“现实主义”概念本身的理解。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