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记忆空间发展的向度、瓶颈与对策

作者:孟祥林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41(02): 71-83.
DOI: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21.02.023

摘要

留住乡村文化记忆才能发展乡村文化,物理空间是乡村文化记忆的基本支撑,体化空间、惯习空间、制度空间和刻写空间能够进一步强化物理空间的张力。公平的对话语境是拓展有效制度空间的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空间建构过程中村民在场,在乡村场域内实现生活场与文化场套叠,提升文化主体在体化空间、惯习空间和刻写空间内的活跃程度,形成"政府+村民+社会"的多元主体治理构架。但是在乡村文化记忆空间拓展过程中,以物理空间为依托的多元虚拟空间正在被挤压,在探索乡村文化记忆的多种举措中,需要在保存社会网络、守住空间线索、形成文化意象、实现平等对话和壮大文化主体等方面做文章,才能构建起乡村文化记忆的多向度表达方式,留住乡村文化记忆、系住乡愁和拓展乡村文化记忆空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