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各种热点事件引来媒体对凉山的聚焦,这些如同扩音般的效果放大了社会对凉山彝族的关注。文章探讨了近代以来学术研究对凉山州持续的深入,民主改革及民族调查以来诗歌影视等文艺对凉山叙写影响的不断扩展,这些与媒体的聚焦形成对应,使凉山彝族研究逐渐发热,并且在最近几年持续加热。落后、贫困相伴随的标签化,使外界对凉山的认识复杂化。凉山脱贫后媒体的关注会趋向稳定,而学术研究至少还有二、三十年的加热时期。这一方面为凉山带来美名,同时也出现了污名与歧视现象,应该加以重视并找到解决办法。

  • 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