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身体质量指数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82例到许昌市中心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组及肥胖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分析不同身体质量指数儿童肠道菌群丰富性和多样性指标及菌群的结构组成。结果 肥胖组的Ace指数和Chaol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3、2.168,P<0.05);肥胖组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较正常组低,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8、1.662,P>0.05)。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在门水平上排名的分别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肥胖组的变形菌门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19,P<0.05);但两组的拟杆菌门、拟杆菌属、乳杆菌属、大肠志贺菌属、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7、1.977、1.662、1.818、0.468、0.227,P>0.05)。结论 不同身体质量指数儿童的肠道菌群的丰度不同,肥胖儿童的肠道菌群的丰度明显较低,且肠道菌群结构组成有差异,变形菌门可能是BMI升高的标志菌群,可能在儿童BMI升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单位许昌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