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筹资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基础,关乎财务可持续性。然而,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粘蝇纸效应”“沉没成本逆效应”“参照点效应”等种种有悖于传统经济学原理的异常现象,这些异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筹资主体潜在的心理机制,并对筹资行为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引入心理账户理论,从有限理性的视角可以对筹资异象的成因进行底层解释,揭示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存在兜底责任、成本控制和受益期待的心理特征。相应地,要从三个方面应对筹资异象:第一,强化政府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和心理预算约束,可以优化明晰政府筹资责任;第二,矫正企业心理账户的缴费认知偏差和公平偏见,有利于规范企业筹资成本控制;第三,激活个人心理账户“参照点”的公平性和“目标代表性”的互助共济性,能进一步提升个人缴费遵从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