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术后短暂性骨间背神经麻痹治疗体会

作者:刘燚; 张金龙; 杨建; 袁锟; 孙郁雨; 崔志明
来源:实用骨科杂志, 2020, 26(06): 542-545.
DOI:10.13795/j.cnki.sgkz.2020.06.016

摘要

目的探讨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短暂性骨间背神经麻痹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手术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7±13.3)岁。术前均无神经损伤症状,术中无牵拉、损伤骨间背神经,其中5例在术后第2~3天出现短暂性骨间背神经麻痹症状(骨间背神经麻痹组),予以短时间小剂量激素、加强消肿、营养神经、理疗等对症治疗,术后2周内运动功能均恢复;其余13例为无骨间背神经麻痹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3 d、1周、2周的双前臂周径之差,评估腕指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两组的双上肢前臂周径差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术后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腕指活动度比较:术前及术后2周,腕指背伸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3 d、术后1周,两组间的腕指背伸度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直至术后2周,两组间的腕指掌屈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术后3 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2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术后出现的短暂性骨间背神经麻痹与患肢肿胀程度有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