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省份居民对食品包装正面标识的偏好及其与营养成分表理解情况之间的关联研究

作者:胡奕娈; 闫睿杰; 蒋燕; 张竞雯; 叶丽红; 相林; 崔佳; 唐玉香; 高超; 肖砾; 杨月欣*; 张娟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07): 952-959.

摘要

目的了解中国六省份居民对食品包装正面标识(FOP)的偏好, 分析研究对象对FOP偏好与营养成分表理解情况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20年7月—2021年3月,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 在我国东部地区(北京、江苏、广东)、东北地区(黑龙江)、中部地区(河南)、西部地区(四川)共抽取3 002名18~70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 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营养成分表理解情况及对FOP的偏好等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对FOP的偏好情况, 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对FOP偏好与营养成分表理解情况的关联。结果 3 00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2.3±13.4)岁;女性1 914名(63.8%);69.3%的研究对象无法理解营养成分表上的信息。2 458名(81.9%)研究对象希望FOP得到推广;研究对象认为FOP最应当标识的营养素依次为糖(68.4%)、盐(钠)(68.2%)、总脂肪(62.4%);认为多重红绿灯标识更容易帮助快速选择健康食品、最吸引注意力、能提供最需要的信息的人数依次为1 064名(35.4%)、1 026名(34.2%)、1 140名(38.0%)。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以非解释型的每日推荐量(GDA)形式的标识作为参照组, 与理解营养成分表的研究对象相比, 在"哪类FOP更容易帮助快速选择健康食品"方面, 不理解者更偏好营养评分标识、黑色警示标识、聪明选择标识[OR(95%CI)值分别为:2.21(1.62~3.02)、1.64(1.22~2.22)、1.79(1.31~2.45)];在"哪类FOP最吸引注意力"方面, 不理解者同样更偏好营养评分标识、黑色警示标识、聪明选择标识[OR(95%CI)值分别为:2.62(1.92~3.59)、1.96(1.45~2.66)、2.25(1.66~3.04)];在"哪类FOP能提供最需要的信息"方面, 不理解者也更偏好营养评分标识、黑色警示标识、聪明选择标识[OR(95%CI)值分别为:2.33(1.70~3.21)、2.21(1.66~2.95)、2.01(1.50~2.71)]。结论我国六省份居民对FOP持支持态度;可推出兼具颜色信息、营养素信息和总体评价信息的解释型FOP, 并优先考虑在FOP上标注糖、盐、总脂肪等营养信息。

  • 单位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