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作者:章琼燕; 陈伶俐; 高峰; 宿杰·阿克苏; 侯英勇; 黄晓武; 黄成; 孙惠川; 周俭; 纪元*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 49(04).

摘要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ICI与靶向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联合使用两种情况下, 免疫反应介导性肝炎(immune-mediated hepatitis, IMH)的组织学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抗ICI治疗发生肝功能异常且获得肝组织标本的病例21例。其中10例使用单药ICI, 另11例使用ICI及靶向抗血管TKI联合治疗, 观察组织病理形态,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2)表达情况。结果单药ICI治疗的IMH表现为程度不等、均匀分布于肝小叶及汇管区的炎性病变, 并可出现小胆管炎、静脉内皮炎、Kupffer细胞活化及紫癜样变。8例(8/10)出现轻度肝损伤, 2例(2/10)出现轻-中度肝损伤。在使用ICI及抗血管TKI联合治疗的患者中, 肝损伤往往较为严重, 其中4例(4/11)出现中-重度肝损伤, 肝细胞桥接坏死、大片坏死, 汇管区中-重度炎性病变, 部分小胆管上皮变性, 伴显著界面性肝炎。在较严重IMH的病例中, 较多CD8+的T淋巴细胞聚集在汇管区及肝窦内, 且有部分肝窦内皮细胞表达PD-L1。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中各有2例发生死亡, 其中联合治疗组中有1例发生急性多发性肝炎, 肝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 肝功能不可逆损伤, 最终患者因多系统免疫失调, 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与单用ICI相比, 联合使用ICI及抗血管TKI有可能造成肝细胞的叠加损伤, 引起严重IMH的可能性更高。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