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苏二姐”这一人物在民歌中常见,也不仅仅见于民歌,其是中国民间文艺所创造的符号化审美意象或意象化审美符号。借助这个约定俗成的符号,不同区域和不同族群的作者编码出多姿多彩的作品。时而“,苏二姐”化身为羌族村寨的“美呐巴啧”,是一个性情爽利、端庄美丽的羌家女子;时而,《苏二姐》在地化为四川乡村苏姓作者创作的歌曲,苏二姐以其女儿身份出场,她还做得一手好菜,至今当地有以“苏二姐”命名的菜肴闻名;时而,这“苏”姓女子又成了云南“嵩明人越看越亲热”的苏家村人。凡此种种,体现出“苏二姐”作为审美能指在鲜活的民间文艺创作中不乏弹性的运用潜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