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研究《最后一课》的小弗郎士这个人物之后,又提问学生:"韩麦尔先生这个人怎么样呢?"结果出现了"意外"。学生的回答出现了三种情况:肯定、否定和无法评论,课堂上三方争论不休,老师无意阻挠,进而使讨论的焦点升级为如何评判人性的优劣。课堂因这个"意外"热闹非凡。有人认为这不就是课堂的生成吗?现场有资源,学生有创见,过程有突破。不可否认,这是课堂生成,但可惜的是,它是一个假生成,因为这是偏离语文轨道的活动、脱离文本内容的讨论,已与教学目标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