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全新世黔西南喀斯特地区兴义泥炭高分辨率腐殖化度记录研究

作者:杨欢; 曾蒙秀*; 彭海军*; 蔡诚; 李凤全; 邓伯龙; 朱丽东; 胡忠行; 倪健
来源:沉积学报, 2021, 39(02): 395-407.
DOI: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7

摘要

季风气候区泥炭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泥炭的研究较缺乏,其腐殖化度的环境指示意义尚有待挖掘。对黔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兴义泥炭XY1钻孔进行AMS14C测年并构建年代框架,结合不同波长的高分辨率腐殖化度测定,及钻孔沉积速率和碳累积速率,重建黔西南3 000~1 770 cal. a B.P.的泥炭沉积过程,并探讨其可能的受控机制。结果表明:1)XY1钻孔样品的腐殖化度受温度和降水的双重控制,腐殖化度高值指示气候干冷,反之则指示气候湿热;2)3 000~2 700 cal. a B.P.腐殖化度较低且呈上升趋势,碳累积速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沉积速率较低并且波动不明显,泥炭沉积较为缓慢;2 700~2 400 cal. a B.P.腐殖化度下降,碳累积速率、沉积速率略有上升,泥炭沉积略有加快;2 400~1 950 cal. a B.P.腐殖化度升高,碳累积速率、沉积速率处于高值,泥炭沉积快;1 950~1 770 cal. a B.P.腐殖化度、碳累积速率、沉积速率快速下降后回升,泥炭沉积发生明显波动;3)功率谱和小波分析显示,腐殖化度变化序列存在83 a、55 a、38 a、31 a、27 a、22 a准周期,与双海尔周期、布鲁克纳周期和太阳活动世纪周期相一致,表明该区气候变化和泥炭沉积受太阳活动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