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勾勒了20世纪20年代末赫森在苏联的政治处境,对比其1931年论文在选题和行文方面的诸多特点,并结合其回国后政治处境的一度转变,意在说明赫森论点应更多地理解为其对时局的一种顺应。为了回应国内对其"贬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自然科学的意义"和"理论脱离实践"的政治责难,赫森通篇援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宣称利用马克思的历史过程理论寻找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这一做法在西方科学史界产生了极大震动,被奉为科学史外在主义研究的开山之作,这应该是赫森行文之初不曾料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