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体模研究

作者:李平; 徐磊; 刘亚峰; 刘骥; 王辉; 张楠; 杨琳; 王瑞; 周振; 范占明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8, 52(05): 390-394.
DOI: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8.05.013

摘要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常规图像和单能量图像对钙化斑块狭窄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动态心脏体模及冠状动脉钙化模型,进行常规120 kV及双能CCTA扫描。测量常规120 kV与50~160 keV(共12个能级,间隔10 keV)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包括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测量120 kV与50~160 keV钙化斑块管腔的狭窄程度,与金标准钙化模型真实狭窄程度做比较,做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以钙化模型真实管腔狭窄≥50%作为参照标准,计算CCT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并参照模型真实狭窄,绘制CCTA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结果常规120kV的SNR(76.4±16.1)及CNR(274.7±54.1)高于50~160keV单能量图像,70 keV及以上的单能量图像的SNR及CNR逐渐减低。Bland-Altman分析显示,90~160 keV单能量成像与金标准模型真实狭窄一致性均较120 kV好,其中以100~130 keV与模型真实狭窄一致性最好,100~130 keV单能量测得的狭窄与金标准狭窄差值的算术平均值均为17.2%,120kV算术平均值为21.4%。诊断特异度在120、130keV时最高,为75.0%。ROC曲线下面积随着keV的增加呈增高的趋势,在90~130 keV的ROC曲线下面积(0.991~0.995)大于常规120 kV(0.990)。结论使用双源CT单能量技术可以提高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以100~130 keV显示钙化病变较合适。

  • 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化工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