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政府主义者朱谦之的马克思主义之路,是一个寓研究于批评、由表层达肌理的过程。五四时期,朱谦之虽立足于无政府主义批评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但重视工农群众及坚持大同共产主义,构成他与马克思主义大致同调的革命基础。留日归来,他以生命哲学立场解析唯物辩证法,对辩证法批判性、革命性本质的认同,成为其与马克思主义肌理相通的学术因子。经历抗战救国的社会文化实践,朱谦之厘清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从唯物史观汲取更多的思想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意识形态话语在体制化、组织化的知识分子改造中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但“批评与研究”的学术互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体察,是朱谦之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