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齐泽克指出,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质询的理论中,存在着两个失败,其一关涉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其二关涉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的主体的理解。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主体的错误在于,它未能认识到在意识形态质询之前存在着的一个主体,即拉康式的主体。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主体理论有某些相似之处,巴迪欧的事件主体理论强调了主体是在事件中形成的,也就是说,主体是主体化过程之后才出现的。鲁达试图以预期的主体的概念来补充巴迪欧的事件主体。这个预期的主体接近于拉康的主体概念,但仍然存在着细微的差别。鲁达的预期的主体表达事件发生之前的前主体,这种主体并不是真正的主体,而对拉康而言,这个预期的主体是主体的零层次,主体化了的主体只不过是派生模式。齐泽克立足于拉康精神分析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交互解读,试图建构一种超越民主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并在其基础上建构一种先验唯物主义的主体观,其理论意图值得肯定,但是齐泽克在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论述中,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摇摆不定,并且有滑向其试图批判的德勒兹的新唯物主义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