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5月31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发布《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综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反映2017年大气、淡水、海洋、土地、自然生态、声、辐射、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基础设施与能源状况。那么,如此多的环境要素,背后的监测数据如何得来?又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评价?7月5日上午,《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来到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的牵头编写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采访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室主任何立环和她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