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C3沉积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576例IM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根据肾脏病理免疫荧光C3染色是否阳性分为C3沉积组和非C3沉积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共纳入576例IMN患者, 男性364例(63.20%), C3沉积组400例(69.44%), 非C3沉积组176例(30.56%)。与非C3沉积组相比, C3沉积组患者的血总胆固醇水平(t=0.94, P=0.002)及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χ2=9.99, P=0.002)、IgG(χ2=10.67, P=0.001)、IgM(χ2=7.00, P=0.008)、IgA(χ2=7.87, P=0.005)、C1q(χ2=8.28, P=0.004)沉积比例较高, 血清C3(t=2.87, P=0.004)、血白蛋白(t=3.57, P<0.001)、血IgG(Z=3.55, P<0.001)水平较低, 两组其他临床病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随访时间>6个月的460例患者纳入生存分析, 其中C3沉积组有319例(69.35%), 非C3沉积组有141例(30.65%)。终点事件定义为eGFR较基线下降>30%或进入终末期肾病。两组治疗方案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经过22(13, 32)个月随访, 共有327例(71.09%)患者达到缓解, 22例(4.78%)患者达到肾脏终点事件。与非C3沉积组相比, C3沉积组患者发生尿蛋白缓解的比例较低(χ2=10.85, P<0.05), 肾脏终点事件的发生率较高(χ2=5.05, 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 C3沉积组患者的累积缓解率较低(χ2=6.68, P=0.010), 肾脏累积生存率也明显低于非C3沉积组(χ2=5.42, P=0.020)。结论与不伴C3沉积的患者相比, 伴有C3沉积的IMN患者临床及病理改变较重, 肾脏累积缓解率较低, 更易出现不良预后。
-
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