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QST分型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1998年12月至2015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9例原发儿童颅咽管瘤患者,其中70例(47.0%)采用经前纵裂入路,46例(30.9%)采用经翼点入路,33例(22.1%)采用经蝶窦入路切除肿瘤。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包括复查鞍区MRI判断肿瘤切除程度和复发情况,根据临床症状、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生活工作情况等综合评价患儿预后。按照QST分型标准对149例患儿进行分型,比较不同类型患儿的临床特点。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 149例患儿手术均成功,其中138例(92.6%)为全切除,11例(7.4%)为次全切除。149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7个月(11~236个月)。随访期间,134例预后良好,15例预后不良。按照QST分型标准,149例患儿中,Q型91例(Q型组),S型14例(S型组),T型44例(T型组)。3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钙化程度、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肿瘤复发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临床症状、合并脑积水、术前和术后垂体功能、手术入路及肿瘤病理学类型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T型更常合并脑积水,Q型垂体功能更易出现异常,S型更易出现视力、视野受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ST分型(OR=5.984,95%CI:1.529~23.417,P=0.037)和肿瘤切除程度(OR=8.220,95%CI:2.158~31.318,P=0.00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QST分型颅咽管瘤患儿的临床特点不同,且QST分型是影响颅咽管瘤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第一临床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