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品管圈护理模式用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导丝辅助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姚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 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DSA下导丝辅助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护理干预, 记录患者临床治疗指标, 观察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后导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 评价患者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 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腹部胀痛缓解时间[(2.64±0.31)d]、排气排便恢复时间[(3.28±0.44)d]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9.24±0.86)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32±0.42)d、(4.17±0.50)d、(11.56±1.13)d], 日均减压引流量[(597.23±64.75)mL]显著少于对照组[(841.94±91.62)mL](t=5.72、6.61、7.05、11.58, 均P < 0.001);研究组患者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后导管意外事件总体发生率[0.00%(0/58)]显著低于对照组[10.34%(6/58)](χ2=4.39, P < 0.05), 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4.83%(55/58)]显著高于对照组[82.76%(48/58)](χ2=4.24, P <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0%(58/58)]显著高于对照组[87.93%(51/58)](χ2=5.47, P < 0.05)。结论品管圈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接受DSA下导丝辅助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 增加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单位
    余姚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