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内经》传统理论入手,探讨体表非穴的针刺效应。主要包括:循经非穴效应,五体效应(局部效应、共鸣效应、五脏效应、特殊效应),部位效应(近治效应、结构呼应效应、全息效应、特定部位特殊效应)等。提出诸多创新性认识:(1)刺激体表非穴区,可产生明确的不限于局部近治的效应;如刺激五体有五体共鸣效应及五脏效应(提出五体对五脏的反作用)等。(2)部位效应内容丰富,其感应、呼应、对应的机理并非基于脏腑、经脉的主导,而与部位身形本身的气机特点有关。(3)针刺既有抽象的经络、腧穴效应,又有具象的五体、部位等效应;针刺尤其是针尖的"着力点"刺激,可有多种效应规律的叠加。(4)经穴与非穴刺激及效应的差异在于,前者重"气",是抽象的,动态的;后者重"形",是具象的,静态的。
-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