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食管下端组织的ICC内质网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疗法的效应机制。方法将7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指针组、模型组、指针组。采用贲门钢圈固定法制作GERD动物模型,指针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干预,疗程均为2周。干预结束后,切取大鼠食道下段组织制作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食管下端组织ICC内质网中的AMPK和mTOR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食管下端组织ICC内质网的AMPK mRNA、mTOR mRNA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AMPK蛋白表达低于空白组,指针组AMPK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指针组AMPK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OR蛋白表达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表明,mTOR mRNA及AMPK mRNA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ER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食管下段组织ICC AMPK蛋白水平下调有关,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可能不相关。背俞指针疗法治疗GERD的起效机制可能通过提高ICC细胞AMPK蛋白表达而实现。
-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