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根据耕地质量等别差异及其空间特性,科学合理地划定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作用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法】将山东省133个区(县)耕地质量等别作为空间变量,采用自然断点法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运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分析山东省耕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的空间聚集关系,从而进行耕地空间分区。【结果】(1)山东省耕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平均等别分别为6.67、8.30、9.53,耕地质量总体较优,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2)山东省耕地质量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耕地质量自然等、利用等及经济等的空间集聚性呈递增趋势。(3)基于农业区位理论、空间极化理论,统筹考虑耕地质量空间内在联系与现实需求,将全省耕地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综合重构区、重点改良区、优先提升区4个耕地保护区并提出了相应耕地保护方案。【结论】山东省耕地质量空间差异性显著,可以利用空间集聚特征与农业区位来确定耕地保护分区与保护方案。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