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用于评估女性乳房乳头乳晕血供特点的可行性, 为乳房整形手术提供乳头乳晕的血供参考。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9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影像数据库中收集女性乳腺DCE-MRI图像资料, 选择未发现肿物的正常乳房的DCE-MRI图像进行研究。在西门子工作站将患者乳腺DCE-MRI图像通过图像减影获取乳房血管图像, 分别对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进行评估, 结合三维MIP图像识别所有供应乳头乳晕的血管。乳头乳晕的血供被划分为内上、内侧、内下、外上、外侧、外下、中央、上方和下方9个象限, 对各个象限血管进行统计和分析, 并测量血管至乳房皮肤表面投影的最大距离。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卡方检验分别比较左侧与右侧乳房的乳头乳晕复合体(NAC)血供象限分布构成比。计算血管到皮肤距离的平均值、标准差及95%置信区间, 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各象限血管至皮肤距离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到245例患者490只女性乳房DCE-MRI图像, 其中97例患者97只乳房发现有乳腺肿物, 其余393只为正常乳房(97例单侧乳房、148例双侧乳房), 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3~72岁, 平均43.7岁。393只乳房(左侧200只、右侧193只)共发现有637条(左侧311条、右侧326条)乳头乳晕供应血管。在637条血管中, 内上象限269条(42.2%), 外上180条 (28.3%), 内侧57条(8.9%), 下方37条(5.8%), 中央30条(4.7%), 内下25条(3.9%), 外下25条(3.9%), 上方11条(1.7%), 外侧3条(0.5%)。卡方检验表明左侧乳房和右侧乳房在NAC血供象限分布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6.4, P=0.602)。除中央象限血管以外, 所有血管到皮肤表面投影最大距离的平均值为0.91 cm, 95%置信区间为0.86~0.96 cm。方差分析表明各象限供血血管到皮肤投影的最大距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 P<0.001)。结论 DCE-MRI可以清晰地显示乳头乳晕的血供来源。乳头乳晕血供主要来源于内上象限和外上象限的血管, 血管在皮下约1 cm深度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