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贫困实践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是高度统一的,有必要以“大历史观”的视角来审视反贫困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面向共同富裕的启示与前景。本文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构建贫困致因分析的理论框架和效率分析工具。从贫困特征和贫困致因两个维度对百年贫困问题进行历史考察,归纳贫困致因在四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规律。进一步根据主要贫困致因、反贫困目标和战略环境变化梳理反贫困战略演进脉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贫困战略正确处理了“整体—局部”“发展—分享”“内部—外部”关系。其一,针对整体性贫困的共性问题,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等局部性探索来开创发展路径,以局部引领整体,实现国家富强;针对局部性贫困的特性问题,以整体惠及局部,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其二,在不同历史阶段,轮番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掘“有能集体”的地缘优势和独特作用,充分发动团结占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有效组织社会生产要素。三者协同,促进生产力发展,将生产力发展转化为全社会的福祉提升。其三,优先破解内部交易效率问题,建立独立而完整的内部经济循环;掌控中间交易主导权,有机组合内生式与外源式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内部循环的整体效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开拓了可行路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