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恢复动态模拟研究

作者:陈林涛; 赵瑞廷; 高岩; 李威*
来源:广西林业科学, 2023, 52(02): 253-261.
DOI:10.19692/j.issn.1006-1126.20230217

摘要

为研究毕拉河2017年“5.2”大火火烧迹地的自然恢复规律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机制,采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 PRO 7.0模拟火烧迹地在自然、采伐无人工更新和采伐有人工更新3种情形下,300年内树种斑块面积比、龄组结构、斑块数量、聚集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评价不同情形对火烧迹地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情形下,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黑桦(Betula dahuric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等速生阔叶树种的斑块面积比和斑块数量在几十年内迅速上升并达到峰值,随着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斑块面积比持续上升,其他树种的斑块面积比和斑块数量逐渐回落;除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holica)和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外,其他树种的聚集度指数均随时间增加上升;多样性指数不断降低。采伐无人工更新情形下,大部分树种的斑块面积比下降;除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外,其他树种斑块数量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与自然情形相反,各树种聚集度指数下降;多样性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采伐有人工更新情形下,樟子松和黄檗斑块面积比上升;与采伐无人工更新情形相比,恢复初期大部分树种的斑块数量、聚集度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种情形下,7个树种的龄组结构在恢复初期变化剧烈,在中后期开始平稳。皆伐后的人工更新措施明显促进了植被恢复,但也使存活树种死亡。建议放弃皆伐而采取较为温和的采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