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胃肠间质瘤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下治疗效果

作者:张伟; 牛庆慧; 赵坤; 梁坤; 江月萍; 张翠萍
来源: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5, 51(05): 602-604.
DOI:10.13361/j.qdyxy.20150503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地区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省立医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确诊的胃肠间质瘤病人160例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大附院)同期确诊的胃肠间质瘤病人174例,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直径小于3cm的胃肠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情况。结果省立医院160例病人免疫组化检测CD117、CD34、SMA、S100阳性率分别为90.0%、70.0%、36.2%、22.5%;青大附院174例病人上述指标阳性率分别为87.4%、75.9%、7.5%、1.7%。根据FLETCHER分级,省立医院160例病人中极低度危险者98例(61.2%),低度危险者8例(5.0%),中度危险者22例(13.8%),高度危险者32例(20.0%);青大附院174例病人分别为15例(8.6%)、38例(21.8%)、57例(32.8%)、64例(36.8%)。省立医院80例和青大附医院96例病人行内镜下治疗,均获良好效果。结论两地区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别,CD117、CD34是其诊断的特异指标,消化道内镜下治疗胃肠间质瘤快速、损伤小。

  • 单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成武县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