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万年来珠江流域火历史的南海沉积记录

作者:裴文强; 万世明; 谭扬; 瞿成利; 殷学博; 李安春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 37(03): 47-57.
DOI:10.16562/j.cnki.0256-1492.2017.03.005

摘要

黑碳作为燃烧产生的一种独特颗粒态含碳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大气乃至极地冰雪中,因其物理化学性质高度稳定而常被用来恢复其源区火的历史。南海西北部陆架K6-2孔岩心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和常微量元素组成分析表明,其细粒级陆源组分主要来自珠江,推测由广东沿岸流携带而来,从而岩心黑碳含量可以用来重建珠江流域火的演化历史。结果表明:(1)约4727kaBP,该时期火活动较频繁,但约35kaBP之后有降低趋势;(2)约136kaBP:火活动逐渐增多,尤其在116kaBP火活动十分频繁;(3)约64kaBP,火活动强度整体较之前减弱。与温度、降水等气候指标对比发现,末次冰期以来珠江流域火活动强度明显受气候控制,即在温暖时期火发生较频繁,反之则较弱。进一步分析认为,升温是促进该地区火发生的主要因素,而降水的增多则可能对火起抑制作用。所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推测珠江流域火活动将会趋于频繁。而自4kaBP以来,人类活动(毁林开荒、刀耕火种、冶炼金属、战争等)的加强可能是导致珠江流域火灾频发的主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