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呼吸衰竭(ARF)是患者入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常采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支持,以维持正常的通气及氧合功能。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可应用的替代氧疗设备包括普通鼻导管、储氧面罩、文丘里面罩、无创呼吸机及高流量鼻导管(HFNC)等。回顾有关HFNC治疗的生理机制及其在拔管后患者中应用的研究发现,HFNC在提供高流量氧气的同时,保证了高浓度吸入氧浓度的稳定,结合其完善的气体湿化、加温功能,可极大改善拔管后患者的氧合功能,改善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其呼吸作功,可以作为拔管后的序贯氧疗方法,对改善脱机及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预后有益。但对于非通气因素造成呼吸衰竭和难以纠正的通气障碍,HFNC的治疗效果有限。HFNC的适用人群,以及导致其应用失败的高危因素,仍需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确定。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