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现在的青少年几乎不能想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无法了解那个时候的阅读氛围与环境。回头看那时候流行的、能读到的书籍,如果我不厌其烦地列出一大长串,真会让人无限感慨。丁玲、萧红的作品,更别说张爱玲的,那时根本到不了我们这些农村学生的手里。很多年后,当我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在初一的课堂上如痴如醉地偷读杨沫的《青春之歌》,把它作为自己的启蒙读物的时候,已是另一种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