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替牙期牙错位的早期发现与早期矫治策略。方法 :观察40名替牙期牙正常儿童的牙形态变化规律,总结牙错位的早期识别依据。选取60例替牙期牙错位患儿,按照其病因实施相应咬合诱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藻酸盐印模材料灌制普通石膏模型,对其牙列拥挤度进行检测,评价矫治效果,总结牙错位的早期矫治策略。结果 :正常牙第二乳磨牙末端平面类型以近中型为主,占52.50%,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咬合关系以远中尖对尖为主,占62.50%。女性儿童上下牙弓缩短较男性明显,其上下牙颌E值亦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错位患儿牙列拥挤原因以乳牙早失为主,占48.33%,其错牙类型以中性牙为主,占95.00%。患儿治疗后牙列拥挤度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牙期正常咬合关系的建立是一个动态复杂变化的过程,综合考虑咬合关系变化、牙源因素、功能性紊乱,能够为牙错位的早期发现提供一定参考,根据病因开展早期咬合诱导,对于改善牙列拥挤,促进牙齿、颌骨、颜面正常发育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