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取穴规律,以跨学科的研究思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这一大数据挖掘技术作基础,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搜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近30年(198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针灸治疗失眠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如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社团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对纳入数据从单穴频次、穴对关联、核心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等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新颖多彩图表对数据进行直观展示。结果:筛选后,纳入文献共191篇,涉及腧穴总数149个,总取穴频次2139次。其中取穴频次前五位的腧穴为三阴交(143次)、神门(139次)、百会(120次)、内关(115次)、太冲(107次)。前五位穴对有神门-三阴交(120次)、内关-三阴交(98次)、内关-神门(96次)、百会-三阴交(96次)、百会-神门(91次)。主要核心处方为三阴交、神门、百会、内关、太冲、心俞、太溪、足三里、四神聪、脾俞、安眠,次要核心处方为丰隆、肾俞、印堂、肝俞、胆俞、风池、中脘、神庭、照海、大陵、行间等。结论: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分析数据,以图表展示出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取穴规律,可指导临床实践应用,但请结合临床具体情况临证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