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整理《医案类聚》中明清时期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探究明清时期医家辨治癥瘕积聚的“脉-症-证”分布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 依据《医案类聚》中所载明清时期医家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提取其中脉象、症状及证候要素等信息,利用Excel 2016将“脉-症-证”信息规范化整理成数据库,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对“脉-症-证”三要素进行频数分布、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纳排标准纳入医案203则,分析“脉-症-证”分布规律可知,脉象以弦脉、细脉、数脉、沉脉、迟脉为主;症状以腹胀、胁痛、腹中积块、腹痛、食欲不振、胁下积块为主;证素以气滞、血瘀、痰、寒、湿、热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可知:脉象以弦脉为核心,与紧脉、细脉、沉脉、数脉高度相关。症状以腹胀、腹中积块、胁痛为核心,与腹痛、食欲不振、胁下积块等症状高度相关,其中腹露青筋与腹胀100%关联。证素以气滞与痰为核心,其中气滞与(血瘀-痰-寒)、痰与饮均100%关联。结论 通过“脉-症-证”规律的综合分析可知明清医家辨治癥瘕积聚时,所诊断的脉象以弦脉为核心,病性多属虚实夹杂;病位多在肝胆、脾胃、大小肠;病因病机多属气滞、血瘀、痰饮、寒凝。由此可以对应地提出癥瘕积聚的治则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痰、散寒。用药当以辛苦甘温之品为主,临床随症加减化裁。结合临床可推测明清癥瘕积聚医案中所涉及之疾病包括肠道肿瘤、肝脏肿瘤、肝硬化失代偿期、肠梗阻等。
-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