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卫河流域水灾频发。严重的水灾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影响。一方面,水灾造成物价暴涨、食物短缺,以至出现人口买卖和饥人相食的惨象,冲击着人类伦理道德的底线;另一方面,面对易涝的生产环境,当地百姓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避害增收,发展农业生产,从而改变了种植结构及农作制度,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区农业特色和地方习俗。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反映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