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利用在大鼠丘脑部位注射Ⅳ型胶原酶诱导出血性脑卒中导致慢性卒中后疼痛(CPSP)大鼠模型, 并在CPSP大鼠脑室内注射甘珀酸观察对卒中后疼痛大鼠是否有镇痛作用及探索相关机制。方法为检测模型是否成功及大鼠行为学, 将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丘脑后外侧注射生理盐水, 每组5只)和实验组(丘脑后外侧注射胶原酶, 每组5只)。实验组脑立体定位注射Ⅳ胶原酶0.125 U/0.5 μl, 术后观察大鼠的运动功能, 应用Von-Frey丝、红外线热痛仪检测大鼠痛觉的变化。为检测甘珀酸作用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丘脑后外侧注射生理盐水, 每组13只);CPSP组(丘脑后外侧注射胶原酶, 每组13只)、CPSP+甘珀酸组(丘脑后外侧注射胶原酶, 第7天侧脑室注射甘氨酸, 每组13只);其中各5只检测行为学, 各5只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各3只检测免疫荧光。取大鼠的丘脑检测GFAP的表达变化。在CPSP大鼠脑室内注射甘珀酸20 μg(浓度2 g/L), 观察甘珀酸对CPSP的影响。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鼠丘脑腹后区注射胶原酶后, 大鼠的机械痛阈值于胶原酶注射后第7天从(23.65±3.03) g降低到(6.45±1.12) 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10, P<0.05), 持续28 d, 热痛阈值从(12.50±0.75) s降低到(6.71±0.88) 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62, P<0.05), 但大鼠的运动功能不受影响。通过脑室注射给予甘珀酸后第2天, CPSP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回升到(16.65±3.24) g, 热痛阈值回升到(9.63±1.62) 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61, P<0.05)。CPSP组大鼠术后第7天背侧丘脑GFAP表达升高(3.20±0.89)倍, 给予甘珀酸后背侧丘脑GFAP表达下降到正常值的(1.40±0.31)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80, 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后的肢体疼痛可能与出血区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给予星形胶质细胞的抑制剂甘珀酸后可以缓解CP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