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代伊始,“妞”字作为古“■ ”的讹误而产生。“妞”是形声字,最初其形旁“女”并非专指女性,据“声符有义”原则,其声旁“丑”也无“丑陋”“丑恶”义,而是承接古“■”的“好”以及宋时的“高丽姓”二义而来。清中叶后,满语与汉语融合,“妞”有了“未婚女孩”之义,“妞妞”成为满语Nio nio (■)的汉字音记,此乃彼时“满式汉语”之特色。“妞”字复杂的古今异变,既揭橥了汉字简繁转换中“一对多”现象,又体现了汉满两大民族语言、文化次第交融的过程。但其体变结果,不能以满汉两族语言最终调和无二而片面视之,还关涉到双方内部的语言形塑、自我修补,以及各自民族体认与情感留存因素,这对追溯今日北京方言的真实演变规律,有一定的价值。
-
单位浙江树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