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铁路外债政策确立的动力主要在于甲午战后清政府自身以及外国势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清政府痛定思痛、力图革新,表现出希冀振作的气象。同时,清政府亦认识到财政窘迫的现实,只能将大量"实政"通过商办、外债的途径来运作。另一方面,《马关条约》的签订扰动了东亚地区原有的国际环境秩序,外国势力的利益得到改变与重组,清政府面临被瓜分的处境。外国势力争夺铁路投资的博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铁路外债政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