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普拉东诺夫的《基坑》与墨白的《风车》在文学语言、审美表达、意象营造方面极为相似,墨白与普拉东诺夫都以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以隐喻和象征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各自对革命与建设、生活与政治、人性与欲望的深刻思考。每一个文化主体总是要不断通过了解"他者"以审视"自我",同时也要不断反观"自我"以界定"他者",这种互为镜像的观照方式既是丰富自身文化的内在需求,也是每一种文化主体走向世界、积极融入世界文化的客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