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期间惠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2型DPN患者1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改善代谢,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等。针刺组同时给予针刺原穴治疗,隔日1次。中药组同时给予益气温阳活血通络验方治疗,1剂/d。针药组同时给予针刺与中药验方结合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均高于针刺组74.07%(40/54)和中药组81.13%(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食易饥、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手足不温、肌肤甲错5项症候积分,中药组和针药组均较针刺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麻木或疼痛单项症候积分,针药组均较针刺组和中药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周围神经MNCV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和SNCV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针药组均高于中药组,针药组均高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SOD、TAO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药组血清SOD、TAOC水平均较针刺组和中药组升高,针药组血清MDA水平较针刺组和中药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验方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DPN,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中药或针刺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位